第268章:书名叫做《灭佛》-《我在北大学考古》
第(2/3)页
要是西汉时期,佛教传入汉地的话,估计汉武帝也要干掉佛教,毕竟这位狠人,可是弄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壮举啊。
汗跑题了。
还是说回唐武宗,为啥灭佛。
算了,还是不说了。
无非就是阶级、宗教、个人三个原因。
还是说说唐武宗是怎么灭佛的吧。
实话实说,对这个问题,北大历史系好奇的人还挺多了。
尤其是苏亦在王永兴先生的《隋唐史》课堂上出现的时候,就被同学们强烈要强他登台讲课,就是专门讲这个课题。
对此,苏亦自然不会拒绝。
写文章的意义就在于分享。
苏亦再次登台,历史专业的学生表现得相当热烈。
随着他去故宫实习,在历史专业这边蹭课的时间大大减少。
同学们想要在课堂上见到他,并不容易。
别说历史专业的学生,就算考古专业的本科生,在文史楼的教室碰到他的次数也不多。
因此,看到他再次出现在教室里面,大家怎么可能放过他。
苏亦想要安安静静地听课是不可能的。
王先生让他这一次过来上课,其实就是让他过来跟同学们上课的。
分享的内容就是他这段时间的论文成果。
苏亦登台,拿起粉笔,唰唰的写下这一次的论文题目。
“嗯,以上,就是我今天要跟同学们分享我内容。”
说着,他又开始提问,“大家知不知道历史上著名的三武灭佛事件?”
这个只是上课的引子。
这种基础知识,对于历史系的学生来说,知道的自然是大多数。
搁后世,就是普通的名词解释。
得到大家肯定的回复之后,苏亦继续问,“后周世宗灭佛呢?也知道吧?”
自然也是知道的同学居多。
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都不难。
然而,等苏亦问道,“那么朗达玛灭佛呢?大家知不知道?”
这个知道的学生就不多了。
许婉韵作为北大考古专业在读的硕士,对此了解的都不深入,更不要说本科生。
问题到这里,课堂分享也算是进入了正题了。
最开始讲课,苏亦把三武一宗以及朗达玛灭佛事件都分享过一遍。@·无错首发~~
当老师,不能因为知识点简单就不讲述,课堂上那么多学生,并非每一个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点都牢靠掌握。
把这些基本概念过了一遍以后,苏亦开始进入正题。
“实际上,唐武宗灭佛跟朗达玛灭佛没啥本质上的区别,都是自上而下,皇帝一下令,佛教就遭殃。具体到执行层面也都差不多。”
“那么同学们,都。
知道历史上这两位皇帝都采用什么样的灭佛措施吗?”
他这一出来,就有学生喊道,“小师兄,朗达玛灭佛,我们不了解啊。”
“嗯,朗达玛灭佛太难了,同学们不清楚,那么同学们也可以说一说唐武宗。”
这一出来,现场一阵哄笑。
因为这个问题,大家也答不上来。
教材它没有啊。@·无错首发~~
苏亦也不为难他们,开始唰唰的板书。
(1)并省、废毁天下佛寺。
(2)还俗佛教僧人,解放寺院奴脾。
(3)销毁金属佛像、法器。
就在这三招下去,并且持之以恒,佛教差不多凉透了。
之所以说差不多是因为到唐武宗时期,佛教已经在汉地传播发展了九百多年,统治者想要通过短短几年的事件就把一个宗教彻底摧毁,不现实。
毕竟唐武宗在位也6年,他病逝以后,他的继任者宣宗就迅速恢复佛教地位,不过造成重创的佛教,很难恢复到昔日的盛况。
因此,说灭佛有点吓人,说成禁佛或抑佛就好理解了。
相比较之下,朗达玛才算是灭佛。
因为佛教在朗达玛上位的期间,遭受到了极大的重创。
在此后百余年藏土看不见穿袈裟的僧人。
后人也把这段时间,称为雪区佛教百年黑暗时代。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异同?
既然要写论文,肯定要给出结论。
不然,同学们好奇,文章发表出去以后,读者肯定也会好奇。
苏亦给出自己的分析,“第一,吐蕃与汉地佛教的社会基础不同,是灭佛措施产生程度差异的决定因素之一。”
这个不同是真的不同。
首先从两地传入时间分析,前者是公元一世纪,后者是公元七世纪才大规模传入吐蕃。
留给佛教发展的时间根本就不一样。
汉地佛教比藏地佛教更长,日子过得更加滋润。
毕竟藏地佛教两百年间,一直都被苯教围追堵截,日子过得极为艰难。
汉地佛教就不一样了,爽太多了。
不仅如此,藏地僧人少,也就几百人的规模,且僧人、寺院多集中于逻些(LS)附近地区。
这种情况,一灭佛,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而汉地,经过九百多年的发展,佛教的势力几乎跟大唐王朝融为一体。
而在这九百多年里,也有灭佛事件发生,但次数极少,并且规模小,使得佛教在汉地的社会基础远较吐蕃佛教牢固。
汉地佛教都已经完全本土化,别说唐武宗只是像抑佛,并不想把佛教一网打尽,就算他主观上想,但在客观上是没有可能的。
有一既然就有二。
第二呢?
同学们无比好奇。
苏亦也不让他们失望,继续讲述。
“第二,吐蕃与唐朝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是灭佛借施产生程度差异的必然因素之二。”
朗达玛灭佛时的吐番王朝,尚外于奴隶社会阶段。
这样的社会阶段,就意味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地下,也决定了奴隶主统治思想的野蛮与落后,统治权威的无可抗拒。
它的社会阶段,决定了朗达玛灭佛的措施,往往都是极为简单粗暴,很容易就从身体上消灭佛教徒。
反观唐武宗灭佛的时期,恰好是会昌二年。此刻的大唐,已经是封建社会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绝非吐蕃能比。
相比较朗达玛,祖辈曾经开创过大唐盛世的唐武宗,他的思想更加开明,统治手腕更加高超,也更加的怀柔。
也决定封建皇帝唐武宗不可能象作为奴隶主代表的朗达玛那样非常彻底的灭佛。
。
简单来说,不会那么野蛮。
实际上,人家朗达玛灭佛的主要措施也跟唐武宗差不多,但更加激进。
(1)停建、封闭佛寺,破坏寺庙设施。 _o_m
(2)镇压、还俗佛教僧人。
(3)销毁金属佛像、法器。
如果仅仅看这个步骤,就发现朗达玛跟唐武宗差不多。
然而,这两人灭佛取得效果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朗达玛灭佛,使得吐蕃佛教佛法僧几乎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相比较起来,唐武宗灭佛,只能取到抑制作用。
寺庙没有完全废毁、僧侣并没有完全还俗,甚至有的地方对唐武宗的佛诏阴奉阳为,敷衍了事。
这也是藏地佛教会出现断层,而汉地佛教却传承有序的根本原因。
这些都是偏向学术性的东西,完全就是跟论文差不多。
讲完干货,想要调动课堂气氛,就必然要讲故事。
吐蕃王朝的故事,略过。
苏亦还跟唐武宗灭佛的时候,地方的节度使是如何敷衍了事,无动于衷的。
这话,也不是他瞎扯的。
自然有史书记载。
说着,苏亦跟大家推荐相关史书,“大家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去阅读《入唐求法巡礼记》,这是一部佛教史传。日本天台宗三祖圆仁著。这书跟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马可슷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并称为世界三大旅行记。不过目前为止,国内学者还没有相关注释版,美国研究日本的学者赖肖尔,于1955年用英语翻译并注释了本书,题为《圆仁日记──一个到中国求法朝圣者的记录》,第一次向西方学术界作了介绍。大家英文基础好的话,也可以阅读这个版本。咱们北大图书馆都有。”
说着,苏亦就开始跟大家分享原文。
“黄河已北镇、出、魏路等四节度元来敬重佛法,不毁拆佛寺,不条疏僧尼,佛法之事一切不动之。频有敕使勘罚,云:"天子自来毁拆焚烧可然矣。臣等不能作此事也"”
甚至还在黑板上板书。
他写完,现场就一阵哗然。
“唐代的节度使底气十足啊,还直接要求天子自来毁拆寺庙。”
有同学感慨道。
瞬间,就有人反驳,“不要胡说八道,这里面的自来,是由来,历来的意思。大概意思就是说,天子历来是允许拆毁佛寺的,大臣却没有这个权力。”
说完,这家伙就望向苏亦,“小师兄,我说的对不对?”
苏亦哑然失笑,“对,没有错,按照正常的情况,自来确实由来、历来的意思,但非要说这些节度使要求天子亲自来拆毁佛寺也不是不行。但不合适礼法。”
说着,苏亦继续扩充。
“为什么说历来呢?因为唐高祖李渊也曾经下诏罢佛,然而却被玄武门之变打断,没成。然后道了唐太宗李世民就恢复佛教的地位,才有唐玄奘西天取经啊。同样,唐武宗病逝以后,唐宣宗即位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兴佛",他也后人称为小太宗。”
实际上,唐武宗灭佛,有很大的阻力。
甚至他病逝以后,民间就开始流传着他折寿10年、阴曹索命之说。
那么说回李渊,他为什么灭佛?
有人说,佛教徒坑蒙拐骗太多,严重扰乱社会治安,也让大唐统治者对佛教徒人厌狗嫌。
其实,这些都是表象原因。
历史上有三武一宗灭佛。
三武前面都已经说过。
尤其是前面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跟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对于后世帝王灭佛造成极大的影响。
拓跋焘灭佛,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灭佛事件。灭佛的直接后果,使中国佛教增强了“末法”意识,部分佛教僧侣向南方转移,也为以后的灭。
法事件开了先河。
周武帝宇文邕灭佛的时间短但是手段更加残酷,大批的僧尼逃匿山林,与北魏的流民混杂,成为后来隋朝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直到唐初仍然成为影响统治者决策的重要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唐初,唐高祖李渊要灭佛的原因。
这些都是有历史关联的。
同样,前面两个武帝灭佛,也为了帝王灭佛提供了历史依据。
这帮节度使说天子历来灭佛是被允许的。
为啥允许,因为有这两位武帝开创灭佛先河啊。
说了那么多,苏亦就是为了证明“自来”两个字翻译成为“历来”的合理性。
听得台下的同学,一脸目瞪口呆。
也让这帮家伙听得意犹未尽。
苏亦绕了一圈,几乎帮大家梳理大半个汉地佛教的兴衰史了。
未来同学们想要研究灭佛事件,肯定不会忘了这一堂课。
可以说是大家史学专题研究的启蒙课堂了。
其重要的价值就不言而已了。
让也大家明白了,本科生跟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差距在哪里。
也再一次直观的感受到小师兄的渊博。
看着大家一脸崇拜的目光,苏亦明显感觉到自己又一次装到了。
虽然是无意识的。
但让一大帮老大哥老大姐露出崇拜的目光望着自己,这种感觉还是很爽的。
等他讲完,就有同学提问。
“小师兄,你后面说的这部分,在论文上都有吗?”
“对啊,唐高祖灭佛部分,你的论文也涉及到吗?”
苏亦说,“没有,这部分完全就是课堂补充,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做研究,我知道的也只是一些皮毛。”
“小师兄,你这个论文扩充起来都可以写成专著了。小师兄,我都帮你想到名字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