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唐卡艺术的历史演变-《我在北大学考古》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苏亦很取巧的选择从艺术的角度切入。

    他不纯粹研究唐卡历史,而是通过深入研究唐卡艺术风格去研究XZ历史。

    甚至,还根据古代唐卡艺术风格划分历史时期。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比朱家溍先生研究的更加细分且深入。

    同学们对此也非常好奇。

    “小师兄历史时期,你都怎么划分的啊?”

    他一抛出这个概念,大家自然就会提问。

    苏亦给出答案,“其实可以根据历史朝代的更迭来划分。”

    说完,他跟同学们互动。 _o_m

    “第一个时期——传入及发展期,同学们知道是哪一个历史阶段吗?”

    这种送分题,大家自然不会陌生。

    “吐番王朝时期!”

    很快,就有同学给出答案。

    苏亦笑道,“并没有错,吐蕃王朝时期,属于古代唐卡初始阶段,从松赞干布引入佛教,再经过赤松德赞和赤热巴巾的大力扶持,佛教在吐蕃王朝空前繁荣。唐卡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诞生的。”

    “据我所知,大昭寺还保存一些史料,里面记载着松赞干布用其鼻血绘制一副白拉姆女神像,真相如何,同学们未来有机会去大昭寺,可以求证一下。我没有去过大昭寺,就不跟大家细说了。”

    有同学问,“那小师兄,这个时期的唐卡,还有保存吗?”

    苏亦回答,“据我所知,没有。”

    “为什么啊?”同学们大为不解。

    苏亦解释,“因为朗达玛灭佛。朗达玛灭佛,使得藏地佛教遭受到灭顶之灾,自然而然,唐卡也跟其他佛教艺术一样遭受到破坏。如今,几乎荡然无存。”

    众人恍然,遗憾不已。

    还有同学不甘心问道,“那小师兄,我们想要研究这个时期的唐卡,是不是没有机会了?”

    苏亦点头,“差不多,吐蕃时期的唐卡艺术是何种形式何种风格,谁都不知道,已经成为一个历史谜团。然而,真要研究这一时期的唐卡艺术,也不是没有机会跟途径的。如果大家对此感兴趣的话,我可以推荐大家到一个地方。”

    “什么地方?”

    他的话,再次勾起同学们的好奇心。

    “你们猜一猜,应该可以猜对的!”

    然后同学们迟疑片刻之后,真的有人猜测了。

    “布达拉宫?”

    “大昭寺?”

    “桑耶寺?”

    苏亦问,“还有吗?”

    大家摇头。

    不是没有,而是不知道。

    这玩意太偏门了。

    想瞎猜,都憋不出来啊。

    苏亦笑,“今天我们上的是什么课?”

    “敦煌学!”大家齐声回答。

    然后就有同学们反应过来了。

    “我去,不会是敦煌吧?”

    “哎妈呀,这也太巧了吧。”

    苏亦给予肯定的回答,“没有错,就是敦煌。”

    “为什么啊?”

    苏亦给出解答,“这个跟敦煌的地理位置有关,因为跟藏地相邻,从唐代中期的时候,吐蕃人还曾经占领过敦煌,在此期间,吐蕃人建造了大量的洞窟。嗯,也就是咱们熟悉的敦煌莫高窟。”

    “对于敦煌壁画跟绢画,中外学者已经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它为我们认识吐蕃王朝时期的艺术面貌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吐蕃时期的唐卡艺术具有非常重要参考意义,结合吐蕃佛教史再加上藏地现场的大量吐蕃佛教遗物,就可以对这个时期的唐卡风格做出一些大致的推测。”

    苏亦讲完。

    教室内,顿时传来同学们的喝彩声。

    “小师兄,太厉害了。”

    “竟然知道从敦煌壁画跟。

    绢画去研究吐蕃王朝的唐卡艺术,太了不起了。”

    “不愧是小师兄,这样清新脱俗的角度也可以想到。”

    这帮家伙的惊叹是真的惊叹。

    因为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苏亦的论文研究内容兜了一圈之后,还能够跟敦煌学扯上关系。

    然而,他们的夸奖敷衍是真的敷衍。

    翻来覆去,就这么几个词。

    苏亦也都听腻了。 _o_m

    研究XZ唐卡跟敦煌壁画之间的关系,老早就有学者做研究。

    不过这个年代,成果并不多。

    苏亦的话,对于同学们来说,完全就是打开一道全新的大门。

    两个考古班,几十号人。

    未来肯定有从事藏地考古的人。

    到时候,他们深入研究这个领域,苏亦也算是他们的启蒙者了。

    关于吐蕃时期的唐卡风格,苏亦没有继续深入。

    不是不想讲。

    而是能讲的并不多。

    史料不多,文物没有。

    唯一能讲的就是敦煌壁画。

    对此,同学们也挺感兴趣的。

    “小师兄,你跟我们讲一讲敦煌,讲一讲莫高窟,讲一讲里面的壁画呗。”

    苏亦狠心拒绝,“不行,敦煌壁画,马世昌师兄比我更加熟悉,你们感兴趣的话,可以邀请他给大家做一次专题讨论会,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老马同学在敦煌待了十几年,要论对敦煌壁画的了解,甩他好几条街,苏亦才不献丑呢。

    不然好丑。

    他顶多查缺补漏,讲一些非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同学们未来去敦煌实习的时候,会有机会接触到的。此外,想要研究敦煌艺术还可以通过敦煌绢画入手。因为斯坦因跟伯希和的关系,敦煌绢画大量流散海外,大英博物馆跟吉美博物馆都有收藏。这部分,我之前在跟同学们做敦煌学课堂导学的时候,就曾经讲过敦煌文物海外百年流散史,讲述着咱们国内学者历经千辛万苦把这些资料抄写回来的历史。所以,这部分我就不再赘述了。”

    当然,想要研究这个时代唐卡艺术,除了敦煌莫高窟之外,大昭寺跟桑耶寺都是极为重要的历史遗迹。

    这些地方,只要亲自到达现场,才能够领略它们的艺术之美。

    吐蕃王朝时期的唐卡艺术,苏亦不再展开。

    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

    “这个时期,我归纳为融合期,也是吐蕃分治时期。”

    对此,同学们又有新的疑惑。

    “小师兄,吐蕃分治时期?是什么意思?这个时期,不属于吐蕃王朝了吗?”

    显然,同学们对吐蕃史确实不太了解。

    苏亦解释,“朗达玛死以后,他的两个儿子开始争权,整个王朝迅速分成两派,再加上地方将领拥兵自重,彼此攻伐。王室式微,藩属部落纷纷脱离吐蕃的管辖。紧接着一场奴隶平民大起义爆发,整个王朝分崩离析,从此解体。然后就是大混乱时期了。我把这个时期称为吐蕃分治时期,也属于唐卡艺术的融合期。”

    其实,吐蕃王朝分崩离析,分裂成若个小邦,从此吐蕃地区进入了割据势力时代。

    藏传佛教因为朗达玛灭佛进入百年黑暗时代,却并没有真正灭亡。

    反之,吐蕃王室的覆灭及社会上的大动荡给以后藏传佛教的复兴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吐蕃史只是背景解释,想要研究唐卡历史,还是要从佛教史入手。

    因此,苏亦说,“11世纪前后,下路弘法和上路弘法先后反哺卫藏,使得佛教重新在雪域兴起,接着,印度僧侣东来,XZ僧侣西行,各教派纷纷建立,并与地方政权相互结盟,佛教再度兴盛。随着佛教的全面复兴,唐卡艺术在雪区各地纷纷兴起。”

    。

    然而,这话一出来,同学们满脸懵逼。

    “小师兄,啥是下路弘法和上路弘法啊?”

    “对啊,小师兄,这个概念我们还没有学到,完全朝纲啊。”

    “小师兄,能不能考虑一下我们这些后进生的感受,详细点啊。”

    苏亦有些无奈。

    这些前世都是极为基础的概念,对于眼前这些恢复高考,首批进入北大历史系的天子骄子来说,却是极为陌生的概念。

    这就是时代的限制。

    没有办法,苏亦只能一一讲述。

    “之前咱们主要是讲述吐蕃史,这个阶段,咱们可以从佛教史入手。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论文的历史,我给大家简单的梳理一下藏传佛教历史,没有问题吧?”

    自然没有问题。@*~~

    吐蕃史,大家都一知半解。

    藏传佛教的历史,大家就更陌生了。

    看着大家满脸茫然的表情,苏亦笑了,“其实没有很复杂,想要了解藏传佛教历史,以朗达玛灭佛事件为分界点来研究可以了。”

    “一般来说,史学家“朗达玛灭佛事件”作为分界点,将藏传佛教通史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

    听到这些陌生的名词。

    大家都懵圈。

    苏亦解释,“前弘期,顾名思义就是前弘法时期,从松赞干布引入佛教到朗达玛灭佛这一时期。”

    这是一个很好理解的概念。

    无需过多赘述。

    “有前弘期,自然就会有后弘期。前弘期。”

    “详细一点来说,朗达玛灭佛后,藏传佛教中断一百余年。至宋太平兴国三年,佛教在XZ再度复兴,从多康(今青海西宁一带)和XZ阿里两路传入卫藏(前后藏)史称‘下路弘传"和‘上路弘传",使绝传100多年后的佛教再度复兴,形成独具特点的藏传佛教。”

    “咱们之前已经讲述的够多了,咱们接下来重点讲述后弘期。”

    兜了一圈,终于涉及到这两个名词解释了。

    说到这里,苏亦又继续科普一个简单的概念。

    “XZ旧分阿里﹑藏(后藏)﹑卫(前藏)﹑和康(一作喀木)四部,藏人用卫藏指前后藏,元明译为乌斯藏,清译为卫藏。清人著作中有时也用卫藏概称XZ四部。”

    “而多康,是藏语中的安多和康两个名词的组合。”
    第(1/3)页